1、职业道德的共性要求众、奉献社会。
1、职业道德是要求;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存在个性差异。
1、每一个婚姻家庭咨询师必须加强社会公德修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努力具备家庭美德。
1、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1、职业道德的规范作用体现在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岗位责任完成任务。
1、职业道德规范的利益相关性:职业道德规范关系到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利益是职业道德的基础。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1、职业纪律是属于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
1、职业道德的导向功能体现在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1、职业道德的规范功能体现在让从业人员明白,违规操作会受到处罚。
1、职业道德的整合功能体现在团结员工,促进企业凝聚力。
1、职业道德的激励功能体现在通过榜样的作用,对从业人员产生感召力。
1、下列体现了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的内容是有利于提高从业者的社会道德水平。
1、诚实守信要求婚姻家庭咨询师信守承诺,当出现问题时,能主动承担。
1、遵守公序良俗,意味着婚姻家庭咨询师要考虑求助者的文化背景。
1、语言举止文明是婚姻家庭咨询师内在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
1、素质能力相宜要求婚姻家庭咨询师要不超范围工作,不超能力工作。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的提出者是胡耀邦同志。
1、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的基本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
2、血缘群婚制已经排除了直系血亲之间的两性关系,亚血缘群婚制进一步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两性关系。
2、从狭义的角度讲,婚姻家庭是一夫一妻制形成以来的个体婚姻和个体家庭。
2、从婚姻家庭的广义上来看,人类的婚姻制度是以群婚制为发端的。
2、群婚制的高级形态是亚血缘群婚。
2、对偶婚制是从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过渡。
2、有的学者认为,对偶婚制大约出现于我国的仰韶文化时期。
2、封建制时代的婚姻家庭关系主要是由婚礼、家礼、宗法系统来调整的。
2、奴隶制时代的婚姻家庭制度完全从属于宗法制度。
2、我国奴隶制以“孝悌”为家礼的最高原则。
2、封建时代主要是通过法律来补充礼的不足。
2、1953年3月是全国贯彻《婚姻法》的运动月。
2、第二部婚姻法于1980年9月10日通过。
2、封建时代最常见的离婚方式是出妻。
2、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增加了禁止买卖婚姻、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的规定;将法定婚龄提高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对总则增加了实行计划生育;增补了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作为夫妻离婚的原则。
2、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增设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条款,包括婚姻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等;是对第二部婚姻法的修正;增加的内容禁止家庭暴力。
2、婚姻家庭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2、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是指家庭赖以发生的自然因素。
2、我国考古学上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文化遗存,处于原始社会的前婚姻时代。
2、我国唐律中第四篇《户婚》是封建时代前期户婚立法之大成,不仅为以后的封建法典所效仿,而且远播城外,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区小事很大影响。
2、族外婚是氏族的通婚原则,也是氏族的组织原则。
2、一夫一妻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个体家庭,是在原始社会和私有制社会交替之际出现的。
2、人类历史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
2、对对偶婚的描述:对偶婚仍然以女子为中心。
2、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最主要的特征是包办强迫婚姻。
2、封建包办婚姻的合法形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封建婚姻的实际内容是门当户对,婚姻论财。
2、在财产权利上,封建时代的家产是以家为本位的。
2、实现中国婚姻家庭法从古代型到近代型法律转变的是《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婚姻法的施行时间1981年1月1日。
2、国际上用来衡量婚姻生活质量的指标有婚姻关系的弹性。
3、社会性别角色不受生理影响。
3、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是参加社会生产劳动。
3、产假给予女职工和男职工不同的待遇,体现了社会性别公正。
3、社会性别平等就是说女性和男性在权利、责任和机遇等各方面不意味着完全的一致和平等。
3、社会性别主流化把赋权女性作为实现性别平等的中心。
3、社会性别问题实质是社会问题。
3、在对实现性别平等途径的认识上,强调把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社会发展战略,贯穿社会发展全过程。
3、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责任主体首先是政府。
3、妇女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妇女被压迫现象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必将随着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
3、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尺度,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用妇女的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3、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分工、社会地位是与社会文化相关的。
3、社会性别主流化在对性别歧视原因的认识上强调导致男女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性别机制。
3、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根本意义在于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地和谐发展。
3、社会性别除了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建构和传递外,还可以在社会制度中得到传承和巩固。
3、作为婚姻家庭咨询师在处理夫妻关系不协调的咨询案例时,应当对男女性别角色定型思想的影响有清晰的认识。
3、社会性别主流化在工具和方法的使用上强调社会性别分析方法。
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性别逐渐成为联合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分析问题的视角。
3、我国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由《妇女权益保护法》做出了明确规定。
3、可以作为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中坚力量是妇女组织。
3、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从法律上得到确认的标志是2005年8月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3、社会性别主流化最初出现在1985年召开的联合国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上。
3、社会性别主流化集中反映在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行动纲领》重要文件中。
3、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在北京召开的。
3、社会政策的重要的价值导向是坚持公平性原则。
4、婚姻家庭伦理基础的建立,从根本意义上取决于。
4、婚姻家庭伦理基础的建立,从直接意义上取决于性质和职能。
4、是社会主义婚姻伦理的基本要求。
4、爱情与性是,并不是不可分的。
4、人类性行为的本质是。
4、源于性道德,又高于性道德,是性道德的升华。同时,又是性道德的高级表现形式。
4、对恋人之间的婚前性行为应以为主。
4、离婚自由是解除痛苦婚姻的一种。
4、家风是一个。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家风迟早会发生变革。
4、从婚姻的本质上看,婚姻家庭是社会的。
4、婚姻家庭伦理的主要功能是
4、社会主义婚姻家庭伦理的基础是
4、婚姻家庭是以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并受一定法律关系和道德关系所制约的,它在本质上是自然范畴和社会范畴的有机统一。
4、对家庭伦理道德的认识必须与一定的时代和社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是婚姻家庭伦理历史性特征的表现和要求。
4、要求男女两性都要严于律已。
4、“性可以扰乱社会结构,破坏社会身份,解散社会团体”反映的是人类行为的社会属性。
4、性道德往往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维系并发挥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性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4、在承认婚姻家庭道德的历史差异、民族差异和阶级差异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家庭伦理道德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地域和不同阶级之间还存在共同的概念。这是家庭伦理道德的全球性、普遍性。
4、新的婚姻家庭伦理道德总是与旧的家庭伦理道德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家庭伦理道德历史性、继承性特征的表现和要求。
4、当前社会对婚外恋与婚外性行为的普遍评价是。
4、当前社会,树立良好家风的关键是。
5、家庭最明显的标志是。
5、社会学家对家庭的研究侧重其社会属性,重点研究互影响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5、功能分析论认为家庭的最重要的两个功能:一是化,二是成年人人格的形成。
5、功能分析论的创始人
5、社会交换论认为是人们行动的平衡力量。只有性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才会产生最大的利润。
5、教育程度越高者,家庭规模越
5、家庭生命周期体现了家庭的变化。
5、婚姻满意度随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呈变化。
5、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夫妻满意度最低的阶段是在段。
5、除了文化的影响外响。
5、衡量家庭是传统型还是现代型的尺度是。
5、学者将以男女平等观念为基础的现代家庭称为。
5、习惯冲突型的婚姻
5、充满活力型的夫妻。
5、面对父母的离婚事件,能适应父母的离婚。
5、家庭暴力具有。
5、家庭暴力可能使孩子。